“去汉中为何?”

    “汉中有我等以前的同袍在军中任曲长,就是得了他的接应,我们才迅速的联系上了常从事。”

    “犯官常勖,这个事情是不是有?如实招来!”

    常勖的脸色一阵变换,但最终还是长叹了一口气:“确有此事,当日是冬季,天寒地冻的。本官当日又患了风寒,难以起床。所以让他们明日再来。但本官绝对没有给临泾县衙通风报信……”

    “呯~~!犯官常勖、犯官谯熙。诸葛丞相、关大司马三令五申,各衙门必立大鼓。鼓声一响,只要主官还在官衙之内,只要不是病得要死了,都必须立刻起身,开门迎案。尔等是怎么做的?尔等可知罪?”

    “……常勖知罪。”

    “谯熙不服!那日下官根本不在衙内,便是敲鼓,又如何得以知晓?”

    “哼!你当然不在衙门内!本官在临泾私下走访半月,当地百姓都说你一天到晚游山玩水,与当地世家子弟互相唱和。几乎从不到县衙办公,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县丞处理。你何时又在县衙了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哼!你二人的事情暂且说到这里。待会还有其他罪责要追究。张晖,你可知罪?”

    “下官……下官为了国家的资财不至于虚掷才严把标准,何罪之有?当然,在这过程中,稍稍严苛了一点,但这是小节……”

    可以说,张晖的手段,乃是古往今来,世家大族们常用的手段——越是国家遭逢危难,越是百姓遭遇灾荒。就越是世家大族扩张的极好时机。

    关中大灾,颗粒无收。一开始司马炎朝这里输入了赈灾粮。季汉掌控了这里后又实行虫卵换粮政策。这些政策,从客观上来讲,对世家大族是极为不利的——百姓有了吃的,就不会卖田求取苟活,更不会卖身到世家大族的庄园进行投靠。如此一来,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就要溜走了!

    所以,趁着谯熙对处理庶政极不耐烦也极不擅长的机会。张晖通过表面上的阿谀奉承,获取了谯熙的信任。成功的窃取了县内的各项大权。然后通过种种手段,逼迫县内的百姓们活不下去。之后张家的庄园,自然就能出来做好人——呐,不是我要扩张啊,是我不扩张这些百姓就活不下去啊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,没有贪污受贿,没有做假账。只有一个执法过严的瑕疵。在事实上来讲,常忌说张晖中饱私囊,鱼肉乡民是没有错的。但是在法理上,证据不足!

    “哼哼,犯官张晖,事到如今你还要顽抗。本官问你,临泾县民见你不收虫卵,要翻山越岭把虫卵背到附件的邻县缴纳,你是如何做的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要派衙役阻拦了。不能让他们去欺骗邻县的官吏嘛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愤怒,和衙役起了冲突你又是怎么做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