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续时锦初又讲了崖山海战,与徽钦二帝的软弱苟活形成鲜明对比,赵匡胤也气得差点晕死过去,赵二那是躲在角落里都不敢出声。

      生怕大哥气急连带自己一起下地狱见阎王。

      同时,宋朝另一时空却截然相反。

      ......

      元丰年间。

      得知靖康之耻的消息后,王安石彻夜未眠,那一幕幕惨烈的景象仿若就在眼前,山河破碎,百姓流离,皇室蒙尘,北宋的辉煌在金兵的铁蹄下化为乌有。

      这未来的惨痛结局,如重锤般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内心。

      次日清晨,王安石便匆匆入宫求见宋神宗,他的步伐急切而坚定,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决绝。

      见到宋神宗后,王安石扑通一声跪地,声音颤抖却又饱含着力量:“陛下,未来大宋遭受如此灭顶之灾,天下局势危急,改革已刻不容缓!”

      “唯有变法图强,增强国力,整军经武,方能抵御外侮,避免那亡国之祸啊!”

      见对方如此急切,宋神宗动容的同时也叹了一口气,自从天幕盘点过王卿变法失败之后便再也没提过。

      哪怕是联合起来改变也收效甚微,朝堂之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变法,他们认为既然注定失败又何必折腾,不如花花功夫在军事上提升。

      但自从昨夜天幕盘点靖康之耻后,所有人的心里都附上一层阴霾,王安石深知天下还是要从百姓们之中改变,不然迟早......

      “王卿,朕知你......”

      不等天子把话说下去,王安石猛地抬起头,说道:“陛下,臣虽已预见改革之路艰难,甚至可能失败,但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,为了天下百姓,臣万死不辞!”

      “陛下!变法之策施行在急!”

      见罢,宋神宗犹豫再三正犹豫衡量之间,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紧接着,苏轼大步迈入殿内,苏辙紧跟其后。

      二人神色凝重,进殿后迅速整理衣冠,恭敬地向宋神宗行了大礼,随后并肩跪在王安石一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