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卓又用小计利诱吕布,让其杀掉丁原,除掉又一大对手,并吞并了丁原的部队。他还得到了吕布这员虎将。

    此时,京城洛阳内的四大武装力量,董卓已掌控其中三支。其实力雄厚,足以将朝廷捏在手心,徒留袁绍孤掌难鸣。

    在政治上,董卓是高手。他废少帝刘辩,立刘协为帝,除了对刘辩印象不好之外,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。

    其真实意图是通过废立皇帝,树立起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,成为朝廷首勋,以此独揽大权。当董卓提出这个想法后,却遇到了两个硬茬:一个是司隶校尉袁绍,另一个则是尚书卢植。

    然而,此时董卓的实力已然难以撼动,二人只能逃离京城。

    之后,董卓立刘协正式登基,是为献帝。董卓自拜相国,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,剑履上殿,建立了与帝皇相似的特权。

    此时,他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。然而,董卓毕竟还是一个武夫,所有政治权谋也不过是些权术和阴谋。大权独揽之后,他开始胡作非为。

    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,滥杀无辜,放纵士兵在洛阳城内劫掠百姓,搜刮财物,奸淫妇女。他还逼杀少帝、鸩杀何太后,专断朝政。

    当时有童谣“千里草,何青青;十日卜,不得生”,反映出人们对他的憎恨。由此来看,董卓的举动实在不算高明。他依靠残酷的高压来稳固地位,但最终也会遭到反噬。

    公元190年,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反董。董卓迫使献帝迁都长安。191年,董卓被孙坚击败,退守长安。

    随着董卓野心的不断膨胀,其残暴跋扈的行为已然使得人人自危。于是,司徒王允设反间计,成功挑拨吕布杀死董卓,董卓全族亦被诛灭。而随着董卓的覆灭,汉末三国军阀割据的局面也由此开始。

    纵观董卓的一生,他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贼臣代表。正所谓“汉之有董卓,犹秦之有赵高”。然而,不能否认董卓还是颇有政治能力,能在乱局之中把握机会,最终成功上位。

    正如黄甫嵩的评价:“与民同居,为鸿鹄;入朝为官,便为凤凰。”然而,董卓的暴虐不仁,人心尽失,又是其为人所鄙夷的地方。但总的来说,他还是不失为当时的枭雄。

    【第一位西天取经的高僧。历史小知识】

    那是比玄奘西行早200多年的一代高僧,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。

    他还是华夏远洋航行的先行者,被认为是早于哥伦布发现洲美的华夏人。他就是华夏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德高僧——法显。

    法显本姓宫,是东晋时期的一代高僧,出生于今西山临汾。他所在的时代处于十六国时期的乱世,无休止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法显的三个哥哥先后夭折,因此父母在他3岁时就将他送到佛寺当了和尚。